中国经济在2025年的开局表现疲软,前两个月的出口仅增长了2.3%。与此同时,进口大幅下滑,导致贸易顺差超出预期。
出口年初增速缓慢
2025年前两个月,出口同比增长仅为2.3%,总额为5399亿美元。尽管远低于市场预测的5.9%的增幅,但表现仍略强于我们更为谨慎的预期。
今天来自海关总署的数据让我们首次真正了解了中国2025年初的贸易表现。首先,1-2月的数据受到春节影响的程度低于许多人预期。而且,去年表现突出的部分品类依然保持强劲。
半导体出口领跑,同比至今增长了11.9%,而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则强劲增长了10.5%。去年增长最快的船舶出口,同比增速从57.3%降至今年前两个月的2.2%。接下来需要关注的是,针对中国海运强势的限制措施会怎样影响这一品类的表现。
还有许多其他品类表现疲软:家具(-15.5%)、玩具(-11.1%)、鞋子(-18.3%)和服装(-6.9%)年初都处于收缩状态。
出口目的地的数据展示了一个有趣的局面。今天发布前,最大的疑问是美国关税的潜在影响。我们会看到出口前置的影响更大,还是2月份的关税开始显现?数字显示,至少在目前,前一种动态仍在起主要作用。
对美国的出口同比增长了2.3%,这与整体增长相比并不算特别强劲。同时,与对欧盟(0.6%)、日本(0.7%)、韩国(-2.6%)和俄罗斯(-10.9%)的出口增长形成对比。不出所料,对东盟的出口仍是主要的增长来源,同比增长了5.7%。虽然我们不把几个月的数据解读得过于深刻,但这一细分确实对关税开始对美国施压后的出口趋势提出了问题。
随着2月和3月关税的生效,预计影响会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逐渐显现。也就是说,除非达成协议以避免或推迟关税。
进口大幅下滑使增长降至2023年2月以来的最低水平
虽然出口表现不佳,但进口的表现却更为疲软。年初的前两个月,进口呈负增长,同比下降了8.4%,总额为3694亿美元。从类别来看,2024年的趋势仍在延续。尽管我们看到与科技相关的进口强劲,其中自动数据处理设备的进口同比增长了54.4%。整体高科技产品进口同比增长6.4%。然而,大多数其他类别依然疲软。
商品进口在年初的前两个月普遍萎缩,原油(-10.5%)、天然气(-13.8%)和钢铁(-7.9%)均保持低迷。我们已经看到大豆进口的减速,同比下降了14.8%。这甚至是在中国对美国农产品实施报复性关税的影响之前。我们的商品研究显示,中国正在重新平衡大豆的进口,逐渐减少从美国的进口,转向巴西。
美国的进口是一个相对强劲的亮点,同比增长2.7%。然而,来自欧盟(-5.6%)、东盟(-1.3%)、日本(-4.9%)和韩国(-0.1%)的进口在年初的前两个月均出现收缩。中国进口商可能在前期从美国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囤货。
除非我们看到消费和私人投资意外强劲反弹,预计今年进口将保持疲软。尽管刺激政策应有助于改善这两个方面,但仍有待观察这些政策能多大程度地转化为进口需求。
由于进口大幅下滑滞后于疲弱的出口,贸易顺差超出预期
总体来看,中国的贸易顺差在年初的前两个月上升到1705亿美元。这大大高于去年同期的1246亿美元,也远超市场预期。
这突显了评估关税对增长最终影响的困难。尽管前两个月总贸易额同比下降了2.4%,但进口的急剧放缓暗示我们可能在2025年第一季度看到净出口的贡献超出预期。
然而,局势仍在变化之中。美国和中国之间的贸易谈判可能会发生,但并不保证。关税的局面极其不稳定,几乎每周都有新的进展——从实施到回退。然而,预计在2024年推动增长后,外部环境今年将不太支持,这使得政策制定者面临更大压力,以改善国内需求并实现今年在“两会”上设定的5%的增长目标。
尽管贸易增长疲软,但贸易顺差在年初的前两个月实际上有所上升。